2月4日,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文件,将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
陕西头条《秦知道》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意见》对于陕西未来粮食产业的发展有了更为具体和细致规划。
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 破解粮食产业结构性矛盾
当前,人民群众的对于粮食产业需求早已从“吃得饱”变为“吃得好”,更加追求“吃得安全”和“吃的健康”。而陕西的粮食加工方向也已经从最基本的入口安全,逐步转变为延伸产品,走向社会化生产、商品化供应,产业化发展模式。
在此前发布的《意见》中,也具体提出了到2020年,陕西将初步建成适应省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全省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30%以上的目标。
对于陕西复杂的粮食供求形势,有专家表示,粮食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加工业发展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或许是陕西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粮食企业而言,“买原粮、管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方式显然已经无法走通,而如果要进一步搞活经营,提高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则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场地、设备设施、粮源和销售网络等资源优势,参与粮食产业链,盘活企业的存量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
在这个过程中,主食产业化也许是粮食企业拓展业务的有效途径之一,或许可以突破粮食企业发展困境,为粮食企业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以大家熟悉的爱菊粮油集团为例,爱菊全产业链以生产销售“放心馒头”、“放心豆芽”为主,兼营面条、馍片、小食品等,各种主食产品普遍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既延伸了粮油加工业的产业链,又构建了粮油及主食品安全链发展的新路子。
爱菊集团这一创新做法,在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形成了以粮食生产基地化、主食加工工业化、营销供应社会化为主要特征,具有本地膳食特色的新型主食产业发展方式。
2017年,陕西省粮食局还安排了省级粮食专项资金970万元对12个主食产业化项目进行补助,推广复制西安爱菊粮油集团的先进经验,推动全省主食产业化工作。
资料图: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馒头、包子机械化无菌生产线。
资本驱动更多粮企加快转型升级 实现粮食全产业链发展
对于一些粮食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转型能力,《意见》提出陕西将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产、资本向优势企业集中,以此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和产业经济发展活力。
陕西头条《秦知道》注意到,为了解决粮食企业在转型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其市场增值部分可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而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还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目前,陕西正在重点推进延安、安康、商洛、韩城等地杂粮、富硒、健康粮油食品产业园区建设,先后与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咸阳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合作共建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产业园和兴平食品产业园。其中,兴平食品产业园聚集了国内外20余家知名企业,覆盖食品仓储、加工、物流等8个食品业态。
此外,陕西还支持企业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开发了以魔芋、杂粮、富硒粮油为代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健康粮油食品,同时借鉴国外精细化功能食品的行业经验,鼓励企业加强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用“药食同源”的思路开发具有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陕西粮农集团作为陕西省重点粮油龙头企业,成立5年来已基本构建起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值链农业体系。在2017年营业收入跻身百亿集团行列,成为陕西首家超百亿的国有粮农企业,这也标志着陕西粮农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资料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实施“科技兴粮工程” 培育更多“粮工巧匠”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的支撑,粮食产业经济也不例外,而陕西恰好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和人才这两大重要资源。
本次《意见》提出,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加强健康食品、功能性食品的技术攻关,对陕西富硒、小杂粮、中药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通过共同设立研发基金、实验室、成果推广工作站等方式,以及开展粮食绿色储藏、精深加工、特色粮油开发等新技术研发,希望能够以此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
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意见》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兴粮工程”,将粮食科技纳入科技三项费用范畴,支持粮食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建设,并通过建设粮食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促进粮食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机构等与企业有效对接,推动粮食成果产业化。
而在人才保障机制上,陕西将实施“人才兴粮工程”,通过引进紧缺粮食人才,支持粮食类企事业单位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以及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允许科技人员按规定兼职兼薪等举措,创造更为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
除了“网罗天下英才”,陕西同时还支持在陕高校开展粮食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设立相关专业以此来培养行业短缺人才,并通过开展粮食技能培训等方式,培育更多陕西“粮工巧匠”。 |